发布于 2018-03-14 11:32
楼主
他励志打造中国长距离骑行品牌
他成功打通环渤海骑行路线
他告诉我们
长距离骑行是一种修行
他就是曲安江,环渤海骑行创始人
骑行大热
自行车,俩轮单座。曾经作为最普遍的代步工具,铸成了城市中早晚高峰的浪潮。那时的自行车大潮,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儿时记忆里。后来俩轮变四轮,自行车似乎销声匿迹了。可是就在这几年,自行车却夹带着满满的运动元素,一夜之间满血复活在了我们的视野中。
“从以前的代步工具到现在的运动工具,自行车的地位在变化,骑行运动这两年也开始渐渐升温”资深体育人曲安江说。“美国、欧洲有近百年的远距离骑行赛事传统,环法、穿越英国、穿越美国的赛事比比皆是。
我们80年代开始也有骑行赛事,但多是封闭路线需要的协调的内容复杂,像环渤海这种开放路线的骑行不仅少,协调的内容也简单,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曲安江要组织环渤海的1000公里骑行的出发点就在这里。
为了尽力保障赛事的安全,曲安江和他的团队可算是煞费苦心。尾灯,反光辐条,反光贴,反光手套的基础装备就不必说,保险和线路尽可能的安全优化也是曲安江和他的团队极力为参赛者提供的。“我们虽然不对自行车做过多的要求,但装备上也要求他们戴上保证安全的头盔。打开定位APP,跟踪参赛者,提供巡回车保证参赛人员的安全,还为每个参赛者加了保险”。
“在我们的骑行群中为大家提供技术分享的福利,这也算是一种安全保障”。不过曲安江也告诉我们,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上路后就不要害怕出现危险和问题。勇敢的迎接路上的挑战,这本身也是赛事方应该具备的一颗挑战的心。
开放的路线,打造北方骑行盛典
“以前北京的人往北骑,大连的人往东骑,明明就是环渤海却没连起来骑过,通过去年的比赛大家才知道原来这条路线是通着的,这就是一个推进”说起环渤海的未来发展,曲安江也和他的团队有自己的小野心。
“今年的比赛已经有哈尔滨的参赛者报名了,我们想着力打造北方的长距离骑行盛典,把骑行主力军的华南华东选手都给吸引过来”。尽管想要打造一个“大盛典”,曲安江对报名人数的多少却不急躁“奥运会刚开始的时候也只有300多人,环法更是只有10几个人,伟大的赛事也是慢慢做起来的,我们虽然有理想但不急于求成,只有一个人我们也开赛。要踏踏实实的做好赛事。”
曲安江团队的第二个小野心就是要把体育+旅游,体育+环保做起来,为环渤海区域经济和环境出自己的一份力。去年的赛事就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合作,以捐赠的方式为环保做贡献。“我说我们的目标是’清澈渤海’,别人都说目标太大了,我们却觉得一点一滴的贡献总能实现”。
这种长距离的赛事举办起来的难度之大,困难之多可以想象。但是当我们想诱发曲安江吐吐苦水的时候,他却大手一挥一笑而过。他说,“办赛事中遇到的困难是一种历练和修行,试试就退缩,就永远不知道能走到哪儿。”曲安江告诉我们,这种带着一颗“修行心”办赛事的韧劲儿也来源于多年的体育历练。“长距离的骑行就是一种修行,坚持一下你才能碰到自己的底儿”。
开始简单,完赛不易,且行且珍惜
“不同于像川藏线的多日分段的长距离随走随停的骑行,环渤海的骑行有完赛时间的限制。80小时关门,这对参赛者是个挑战”。为了要顺利完赛,参赛者必须对骑行、补给、休息等作出一个完整的规划,对骑行的技术,心理和精神都是一种洗礼和挑战。
“长距离骑行要面临的另一个巨大挑战就是天气的变化。去年比赛的时候,在曹妃甸赶上了大风,在大连又赶上了霜降,温度降到10度以下。东北的寒冷直接冻掉了一部分参赛者,所以完赛率和成绩都不好,冠军也70多个小时才完赛。可是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路上参赛者们经历的各种洗礼。”
环渤海骑行,每年都会开赛。
在这一路上,
我们完成的不仅是脚下的赛程,
更是心灵的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