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长城之行,是在1999年的暑假,几个同学带着帐篷从西安一路搭顺风车到达大同北部的得胜堡,可惜那时对长城的认知还很肤浅,对没包砖的长城大失所望,连张照片也没留下。
2004年,经过部队几年的历练,越发对长城好奇,要知道那可是延续千年的世界头号国防工程。尤其是小时候在历史课本上看到的那张“战斗在古长城”的照片,很想再在原位拍一张,也探究一下众多八路军部队是如何在荒山野岭中生存下去的。
愁眉苦脸的寻找“欢呼楼”,其实就在身后
2015年的五一,几个朋友要体验下长城露营,带着他们到了攀爬难度较小的唐子沟长城。因为那时有了孩子,萌生了在山里给孩子们建个能接触大自然和历史的环境。
五一在长城下搭帐篷
在野外露营过程中,恰好碰上了唐子沟书记李凤鸣,正愁于村民外迁人丁不旺,遂介绍一家愿意转让闲置小院的村民给我们。
闲置小院原貌
小院改造方案
小院现状(现乌字二号院)
在改造小院的过程中,和当过小学教师的村民李勇结识,他放弃了在外面的高薪,很想在家乡能有所作为。由于志趣相同,我们很快成了朋友,有了共同在唐子沟做点事的想法,最初的想法是开个“农家乐”。当时面临的困难有很多,为了摸清唐子沟地区的资源,我们买了一辆全地形车
实地勘察地形地貌
经过一番调查研究,我们总结了一下:1、距北京远是劣势也是优势,建设成本低,自然环境更好,尤其是雾霾,几乎没有。2、唐子沟虽然名气小,但长城圈发现了三张唐子沟长城的百年老照片,这背后应该可以挖掘更多的故事。另外这里是晋察冀根据地,应该还有很多不为人知故事。3、新盖的农家小院要解决基础条件落后的问题,采取土地评估、入股的方式合作建设。同时,尽量使用村里劳力,增加村民收入。
一不做二不休,第一个闲置小院改造完成后,为了让更多长城爱好者了解唐子沟、了解百年长城照片背后的故事,同时也为了彻底改变李勇一家的生活条件,我们决定在李勇家宅基地进行翻建。为了突出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设计过程中,逐步确立了将长城陈列馆和文化客厅融合建设的理念。
李勇家(长城乌字号)原貌
长城乌字号设计方案
长城乌字号现状
房子快盖好了,大家为起什么名犯了愁,经过反复推敲,我们感到:“唐子沟”在史书上并未记载,明史记载这段长城属于忙儿沟口管辖,直接叫唐子沟缺乏历史气息。乌龙沟长城名气很大,但肯定会和真正的乌龙沟搞混。几经思量,毕竟这段长城敌台序列为乌字号,再加上恰好发现了乌字敌台唯一一块匾额收藏在院内,于是起名“长城乌字号”。
目前仅存的“乌字XX号台”匾额
房子主体完工了,但还有大量的软活、细活需要完善,内部装修、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展馆布置、展品收集,等等,由于村里青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所有的担子都压在了李勇一个人身上,从筹建到现在接近1000个日日夜夜,李勇每天都是起早贪黑,人也黑了、瘦了,身上还多处负伤,甚为不易。但用他的话说,只要心中有梦想、有长城,干啥都不累!
天道酬勤,2017年8月26日,在太行山上这个小小的唐子沟村庄,迎来了众多长城大咖和民间长城志愿者。长城乌字号和长城、抗战陈列馆较好地通过了长城友人的检阅,同时,首届唐子沟长城文化客厅活动也顺利落幕。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出席活动并现场题词,涞源县白石山管委会主任刘春阳到会助兴。著名长城专家张保田、长城文化研究博士后黄益先后作了精彩授课。郑严老师、红气球阿汤哥、开心果老陪等给乌字号赠送了珍贵的礼物,长城小站的火箭人、不停、看客和小鹌鹑自始自终忙里忙外,同时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将这次活动的声音传向祖国的大江南北。
看到这一幕幕,我们从内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毕竟,近三年的筹建,始终保持着一个初心,那就是把乌字号建成长城人交流、交心、交友的基地,让这里真正成为长城人自己的家。这一天,长城友人为我们实现了这个初心,由衷的感谢大家!
乌字号文化客厅活动现场
前排左起:刘志明(日月)、王建军、董耀会、刘春阳(白石阳子)、张保田(老普)
第二排左起:王一舰(老陪)、缯傲雪(不停)、张漫天(鹌鹑)、李有豪、马彦明、东子、王建民、马立新、张京颐(马达)、任胜利(蓝白视界)、西早剑、洪峰(诗书)、刘祁(大吉)、董旭明(箭扣居士)、由杨、张悠然、赵东海(有间客栈)、杨东、阎超(筷子)、郝晓文
后排左起:吴钢(看客)、黄益、于淼(巴依老爷)、柯清新(阿汤哥)、李勇、张伟、XX、冯进(后学)、李辉、解文茹(文茹)、李建、吴宝林(老木木)、张俊(火箭人)、格格、党瑞涛、XX、BOBO、张磊楠,签到未对上号的(深表歉意!):刘思彤、郭飞宇
关于长城乌字号的基本定位,我们主要有七个方面想法,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指导完善:
一、 长城文化交流平台
1、 定期举办长城主题的论坛、讲堂和聚会
2、 民间组织举办长城相关主题的活动的平台
二、 图书馆、长城及长城抗战陈列馆
1、收藏相关文史资料,历史文物。所藏文物包括来源、捐赠人等信息记录在案,并在网上公示,便于爱好者研究。
2、图书馆提供借阅服务,接受社会书籍捐献并记录在案。
3、陈列馆及院内设有活动展板,方便个人团体举办主题展览
三、住宿条件
1、现有标准间6个,三人间2个,四人间1个,高级间1个,分不同消费层次,能同时保障20人较为舒适的居住,也可为帐篷游客免费提供饮水及露营环境。
2、可同时保障40人就餐
3、将乌字二、三号院分别改造为自助公寓、青年旅舍。
普通标间
四、绿色农副产品
1、玉米、红薯、土豆、时令蔬菜
2、鸡蛋、鸭蛋、柴鸡、黑猪肉、羊肉
3、蜂蜜、核桃油、松蘑等其它特产
五、亲子活动
1、春季播种、植树。
2、夏季避暑、露营、戏水、采摘果蔬
3、秋季采摘玉米、花生、向日葵、红果等并相关加工制作
六、长城保护
1、每年拿出盈余用于长城保护开销
2、对辖区内每个敌楼及城墙段落登记造册
3、建立定期巡查辖区长城和重点部位监测机制
4、对辖区长城部分急险部位进行无损害加固
七、补充
1、乌字号院希望能引导游客简单”攀爬长城”转向深入”长城文化”和”长城生活”
2、在村书记的努力下,唐子沟年初实现禁牧,植物环境大大改观,种类繁多,是自然教学的天然课堂,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乌字号生态农场实景
以上改造方案图全部由完美陈设计,部分实景照片来自于深海的鱼、蓝白视界
本文发表于:威廉盖洛长城文化保护与拓展
微信号:GeilGreatwall
{{el.item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2Titles}}
最早的长城之行,是在1999年的暑假,几个同学带着帐篷从西安一路搭顺风车到达大同北部的得胜堡,可惜那时对长城的认知还很肤浅,对没包砖的长城大失所望,连张照片也没留下。
2004年,经过部队几年的历练,越发对长城好奇,要知道那可是延续千年的世界头号国防工程。尤其是小时候在历史课本上看到的那张“战斗在古长城”的照片,很想再在原位拍一张,也探究一下众多八路军部队是如何在荒山野岭中生存下去的。
愁眉苦脸的寻找“欢呼楼”,其实就在身后
2015年的五一,几个朋友要体验下长城露营,带着他们到了攀爬难度较小的唐子沟长城。因为那时有了孩子,萌生了在山里给孩子们建个能接触大自然和历史的环境。
在野外露营过程中,恰好碰上了唐子沟书记李凤鸣,正愁于村民外迁人丁不旺,遂介绍一家愿意转让闲置小院的村民给我们。
闲置小院原貌
小院改造方案
小院现状(现乌字二号院)
在改造小院的过程中,和当过小学教师的村民李勇结识,他放弃了在外面的高薪,很想在家乡能有所作为。由于志趣相同,我们很快成了朋友,有了共同在唐子沟做点事的想法,最初的想法是开个“农家乐”。当时面临的困难有很多,为了摸清唐子沟地区的资源,我们买了一辆全地形车
实地勘察地形地貌
经过一番调查研究,我们总结了一下:1、距北京远是劣势也是优势,建设成本低,自然环境更好,尤其是雾霾,几乎没有。2、唐子沟虽然名气小,但长城圈发现了三张唐子沟长城的百年老照片,这背后应该可以挖掘更多的故事。另外这里是晋察冀根据地,应该还有很多不为人知故事。3、新盖的农家小院要解决基础条件落后的问题,采取土地评估、入股的方式合作建设。同时,尽量使用村里劳力,增加村民收入。
一不做二不休,第一个闲置小院改造完成后,为了让更多长城爱好者了解唐子沟、了解百年长城照片背后的故事,同时也为了彻底改变李勇一家的生活条件,我们决定在李勇家宅基地进行翻建。为了突出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设计过程中,逐步确立了将长城陈列馆和文化客厅融合建设的理念。
李勇家(长城乌字号)原貌
长城乌字号设计方案
长城乌字号现状
房子快盖好了,大家为起什么名犯了愁,经过反复推敲,我们感到:“唐子沟”在史书上并未记载,明史记载这段长城属于忙儿沟口管辖,直接叫唐子沟缺乏历史气息。乌龙沟长城名气很大,但肯定会和真正的乌龙沟搞混。几经思量,毕竟这段长城敌台序列为乌字号,再加上恰好发现了乌字敌台唯一一块匾额收藏在院内,于是起名“长城乌字号”。
目前仅存的“乌字XX号台”匾额
房子主体完工了,但还有大量的软活、细活需要完善,内部装修、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展馆布置、展品收集,等等,由于村里青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所有的担子都压在了李勇一个人身上,从筹建到现在接近1000个日日夜夜,李勇每天都是起早贪黑,人也黑了、瘦了,身上还多处负伤,甚为不易。但用他的话说,只要心中有梦想、有长城,干啥都不累!
天道酬勤,2017年8月26日,在太行山上这个小小的唐子沟村庄,迎来了众多长城大咖和民间长城志愿者。长城乌字号和长城、抗战陈列馆较好地通过了长城友人的检阅,同时,首届唐子沟长城文化客厅活动也顺利落幕。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出席活动并现场题词,涞源县白石山管委会主任刘春阳到会助兴。著名长城专家张保田、长城文化研究博士后黄益先后作了精彩授课。郑严老师、红气球阿汤哥、开心果老陪等给乌字号赠送了珍贵的礼物,长城小站的火箭人、不停、看客和小鹌鹑自始自终忙里忙外,同时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将这次活动的声音传向祖国的大江南北。
看到这一幕幕,我们从内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毕竟,近三年的筹建,始终保持着一个初心,那就是把乌字号建成长城人交流、交心、交友的基地,让这里真正成为长城人自己的家。这一天,长城友人为我们实现了这个初心,由衷的感谢大家!
乌字号文化客厅活动现场
前排左起:刘志明(日月)、王建军、董耀会、刘春阳(白石阳子)、张保田(老普)
第二排左起:王一舰(老陪)、缯傲雪(不停)、张漫天(鹌鹑)、李有豪、马彦明、东子、王建民、马立新、张京颐(马达)、任胜利(蓝白视界)、西早剑、洪峰(诗书)、刘祁(大吉)、董旭明(箭扣居士)、由杨、张悠然、赵东海(有间客栈)、杨东、阎超(筷子)、郝晓文
后排左起:吴钢(看客)、黄益、于淼(巴依老爷)、柯清新(阿汤哥)、李勇、张伟、XX、冯进(后学)、李辉、解文茹(文茹)、李建、吴宝林(老木木)、张俊(火箭人)、格格、党瑞涛、XX、BOBO、张磊楠,签到未对上号的(深表歉意!):刘思彤、郭飞宇
关于长城乌字号的基本定位,我们主要有七个方面想法,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指导完善:
一、 长城文化交流平台
1、 定期举办长城主题的论坛、讲堂和聚会
2、 民间组织举办长城相关主题的活动的平台
二、 图书馆、长城及长城抗战陈列馆
1、收藏相关文史资料,历史文物。所藏文物包括来源、捐赠人等信息记录在案,并在网上公示,便于爱好者研究。
2、图书馆提供借阅服务,接受社会书籍捐献并记录在案。
3、陈列馆及院内设有活动展板,方便个人团体举办主题展览
三、住宿条件
1、现有标准间6个,三人间2个,四人间1个,高级间1个,分不同消费层次,能同时保障20人较为舒适的居住,也可为帐篷游客免费提供饮水及露营环境。
2、可同时保障40人就餐
3、将乌字二、三号院分别改造为自助公寓、青年旅舍。
普通标间
四、绿色农副产品
1、玉米、红薯、土豆、时令蔬菜
2、鸡蛋、鸭蛋、柴鸡、黑猪肉、羊肉
3、蜂蜜、核桃油、松蘑等其它特产
五、亲子活动
1、春季播种、植树。
2、夏季避暑、露营、戏水、采摘果蔬
3、秋季采摘玉米、花生、向日葵、红果等并相关加工制作
六、长城保护
1、每年拿出盈余用于长城保护开销
2、对辖区内每个敌楼及城墙段落登记造册
3、建立定期巡查辖区长城和重点部位监测机制
4、对辖区长城部分急险部位进行无损害加固
七、补充
1、乌字号院希望能引导游客简单”攀爬长城”转向深入”长城文化”和”长城生活”
2、在村书记的努力下,唐子沟年初实现禁牧,植物环境大大改观,种类繁多,是自然教学的天然课堂,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乌字号生态农场实景
以上改造方案图全部由完美陈设计,部分实景照片来自于深海的鱼、蓝白视界
本文发表于:威廉盖洛长城文化保护与拓展
微信号:GeilGreat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