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激昂、悲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在多少热血沸腾的炎黄子孙眼里,共和国那如火燃烧的旗帜上,浮现的不是巍峨雄伟的万里长城!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长城,是华夏儿女团结御侮的象征;
长城,是祖国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号角……
时至今日,《义勇军进行曲》在神州大地奏响已经快有70个年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业已高高地飘扬有55个春秋。半个多世纪以来,不知有多少人并未想到,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高高升起,与抗日战争刚刚胜利发生在这里的一场似乎没有多大声响的战斗,有着实在不算小的关系呢!
时针指向1945年8月30日。那一天,坚持战斗在斗争环境最艰险的滦河以东地区的冀热辽八路军主力部队率先挺进东北,出山海关迤北的九门口和义院口一带的长城,在北宁铁路线上的前所车站与苏联红军的一支机械化侦察小分队胜利会师。
这支八路军部队在与苏军会师后,当即杀了一个回马枪,在苏军的炮火配合下,一举解放了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的山海关。
数日后,英雄的冀热辽子弟兵由山海关车站出发,乘火车直驱锦州、沈阳,一下打开了东北解放时没有正规的中国军队进入的局面,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先机挺进东北,继而使白山黑水之间的松辽平原成为夺取全国解放,建立新中国的战略基地和战略后方,赢得了千载难逢之机。
1945年秋天,中共中央一声令下,紧步冀热辽子弟兵出关的八路军、新四军和从各地抽调的干部约有12万人;
1948年冬天,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东北人民解放军入关的部队变成了所向披靡的百万雄师……
在历史大转折的紧要关头,在历史上忍辱蒙屈、伤痕累累的山海关,为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献了一份特殊的厚礼。
详知这一战事的整个历程的人,谁能再说国旗里叠印着长城,没有叠印着长城线上的这第一座雄关呢……
关城,历来与频仍的战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每一座雄关,都飘飞着战火的硝烟。北枕连绵起伏的燕山,南衔惊涛骇浪的渤海,地当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连接的咽喉地带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更不能例外。只是,自明初设关以来长期起着突出的军事要塞作用的山海关,飘飞在其间的战火硝烟,似乎都无一例外地凝聚着异常深重的历史画卷。
上世纪40年代中期的那场事关新中国是否能够早日诞生,颇有举足轻重意味的解放山海关的战斗,仅仅是自明朝洪武年间建关设卫的军事重镇——山海关,在长达五六百年的沧桑岁月中所历经的诸多战事之一。
翻开历史画卷,我们不难得知,山海关所历经的第一次重大战事,就与中国历史的巨变有着牵一发动全身的关系。
——460年前,公元1644年春天,闯王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一举推翻了腐朽没落的明王朝,在北京建立了新的大顺朝政权。不料,时隔不久,据守拱卫京师的山海关的明朝总兵吴三桂降而复叛,进而献关降清,致使山海关的门户洞开。入夏时节,虎视中原的清军大举入关,突袭列阵与山海关唇齿相依的石河一线,急欲歼灭吴三桂守军的大顺朝大军,导致李自成亲自坐镇指挥的精锐部队兵败如山倒,一溃不可收拾。随之,清军长驱直入,摧毁了立足未稳的大顺朝,定都北京,建立了满族贵族占统治地位的一统天下——大清王朝。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山海关石河大战。因是年为农历甲申年,史称此战为“甲申山海关之战”。
“定都燕京,一统之基,实始于石河一战”的大清王朝建立以后,主要防御蒙古人、女真人等少数民族扰境内犯的万里长城,逐渐失去了传统的关守作用。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尽管在清朝定都北京后仍为畿辅军事重地,并为都城北京与留都盛京——沈阳之间的独一无二的“锁钥”,但关城依旧,却没了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战火硝烟,多了御驾频临、迎来送往的歌舞升平。清朝立国后,自康熙皇帝起,几乎每一代帝王到盛京谒陵拜祖,都在路经山海关时尽情观光揽胜,吟诗泼墨,“风光”一番。这种情景直至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才发生了大的变化。到了清朝末年,山海关成了企图瓜分中国的帝国主义列强重要的侵略目标之一。1900年秋天,攻陷天津、占领北京的八国联军,迅即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的连接关内外铁路交通的枢纽之地——山海关。英、法、俄、德、意、日等国的侵略军,或乘军舰由老龙头登陆,或搭火车顺铁路线进犯,争先恐后地抢占山海关的铁路和城内外的军事要地。这些强盗不仅占领了山海关海边的老龙头炮台和宁海城,还肆无忌惮地放火烧毁了老龙头上的澄海楼。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定后,英、法、俄、德、意、日等国侵略军在山海关取得了“合法”的“驻军”地位,纷纷大兴土木,在山海关城南的长城以内地区设立了一座座营盘,使山海关这个中国北方的军事重镇和战略要地,变成了西方列强在中国耀武扬威、欺凌中国人民的“大本营”。
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华民国建立,但山海关深受外患侵染的局势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并没有得到多大改观。到20世纪20年代,山海关又被内忧纷扰深深围困,成了关内外军阀混战的主战场。两次直奉交战,山海关均首当其冲,特别是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军和奉军在山海关及邻近的长城沿线打得不亦乐乎,百姓备遭涂炭,关城哀咽嘶泣。
“九一八”事变发生,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东三省,建立伪满洲国之后,把侵略中国的矛头很快就对准了可以打开华北门户的山海关。1933年元旦,日军悍然进攻山海关城垣;驻守山海关的中国军队在何柱国将军的率领下,奋起抗击,打响了长城抗战第一枪(史称“榆关抗战”)。
——也许,就是从这一枪打响那一刻起,“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就像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唱的那样,发出血誓,要“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了……
山海关沦陷后,“天下第一关”成了日军侵略华北,进而试图吞并整个中国的跳板,也成了所谓的“满洲国”的“国境线”上的“边关”。
那时,山海关在国人眼里,成了人人以之为耻,又谈之色变的“鬼门关”。
山海关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屈辱历史,直到1945年初秋的那一天,随着中国抗日健儿奋勇攻城的一声冲锋号角和苏联红军的一声炮响,才扬眉吐气地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岁月流逝,星转斗移。如今,世界大踏步地进入了人人期盼人类永久和平、安详的新的一个千年,山海关的一幕幕战事,不管是大是小,是荣是辱,都永远成了历史……
{{el.item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2Titles}}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激昂、悲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在多少热血沸腾的炎黄子孙眼里,共和国那如火燃烧的旗帜上,浮现的不是巍峨雄伟的万里长城!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长城,是华夏儿女团结御侮的象征;
长城,是祖国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号角……
时至今日,《义勇军进行曲》在神州大地奏响已经快有70个年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业已高高地飘扬有55个春秋。半个多世纪以来,不知有多少人并未想到,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高高升起,与抗日战争刚刚胜利发生在这里的一场似乎没有多大声响的战斗,有着实在不算小的关系呢!
时针指向1945年8月30日 。那一天,坚持战斗在斗争环境最艰险的滦河以东地区的冀热辽八路军主力部队率先挺进东北,出山海关迤北的九门口和义院口一带的长城,在北宁铁路线上的前所车站与苏联红军的一支机械化侦察小分队胜利会师。
这支八路军部队在与苏军会师后,当即杀了一个回马枪,在苏军的炮火配合下,一举解放了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的山海关。
数日后,英雄的冀热辽子弟兵由山海关车站出发,乘火车直驱锦州、沈阳,一下打开了东北解放时没有正规的中国军队进入的局面,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先机挺进东北,继而使白山黑水之间的松辽平原成为夺取全国解放,建立新中国的战略基地和战略后方,赢得了千载难逢之机。
1945年秋天,中共中央一声令下,紧步冀热辽子弟兵出关的八路军、新四军和从各地抽调的干部约有12万人;
1948年冬天,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东北人民解放军入关的部队变成了所向披靡的百万雄师……
在历史大转折的紧要关头,在历史上忍辱蒙屈、伤痕累累的山海关,为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献了一份特殊的厚礼。
详知这一战事的整个历程的人,谁能再说国旗里叠印着长城,没有叠印着长城线上的这第一座雄关呢……
关城,历来与频仍的战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每一座雄关,都飘飞着战火的硝烟。北枕连绵起伏的燕山,南衔惊涛骇浪的渤海,地当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连接的咽喉地带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更不能例外。只是,自明初设关以来长期起着突出的军事要塞作用的山海关,飘飞在其间的战火硝烟,似乎都无一例外地凝聚着异常深重的历史画卷。
上世纪40年代中期的那场事关新中国是否能够早日诞生,颇有举足轻重意味的解放山海关的战斗,仅仅是自明朝洪武年间建关设卫的军事重镇——山海关,在长达五六百年的沧桑岁月中所历经的诸多战事之一。
翻开历史画卷,我们不难得知,山海关所历经的第一次重大战事,就与中国历史的巨变有着牵一发动全身的关系。
——460年前,公元1644年春天,闯王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一举推翻了腐朽没落的明王朝,在北京建立了新的大顺朝政权。不料,时隔不久,据守拱卫京师的山海关的明朝总兵吴三桂降而复叛,进而献关降清,致使山海关的门户洞开。入夏时节,虎视中原的清军大举入关,突袭列阵与山海关唇齿相依的石河一线,急欲歼灭吴三桂守军的大顺朝大军,导致李自成亲自坐镇指挥的精锐部队兵败如山倒,一溃不可收拾。随之,清军长驱直入,摧毁了立足未稳的大顺朝,定都北京,建立了满族贵族占统治地位的一统天下——大清王朝。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山海关石河大战。因是年为农历甲申年,史称此战为“甲申山海关之战”。
“定都燕京,一统之基,实始于石河一战”的大清王朝建立以后,主要防御蒙古人、女真人等少数民族扰境内犯的万里长城,逐渐失去了传统的关守作用。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尽管在清朝定都北京后仍为畿辅军事重地,并为都城北京与留都盛京——沈阳之间的独一无二的“锁钥”,但关城依旧,却没了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战火硝烟,多了御驾频临、迎来送往的歌舞升平。清朝立国后,自康熙皇帝起,几乎每一代帝王到盛京谒陵拜祖,都在路经山海关时尽情观光揽胜,吟诗泼墨,“风光”一番。这种情景直至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才发生了大的变化。到了清朝末年,山海关成了企图瓜分中国的帝国主义列强重要的侵略目标之一。1900年秋天,攻陷天津、占领北京的八国联军,迅即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的连接关内外铁路交通的枢纽之地——山海关。英、法、俄、德、意、日等国的侵略军,或乘军舰由老龙头登陆,或搭火车顺铁路线进犯,争先恐后地抢占山海关的铁路和城内外的军事要地。这些强盗不仅占领了山海关海边的老龙头炮台和宁海城,还肆无忌惮地放火烧毁了老龙头上的澄海楼。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定后,英、法、俄、德、意、日等国侵略军在山海关取得了“合法”的“驻军”地位,纷纷大兴土木,在山海关城南的长城以内地区设立了一座座营盘,使山海关这个中国北方的军事重镇和战略要地,变成了西方列强在中国耀武扬威、欺凌中国人民的“大本营”。
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华民国建立,但山海关深受外患侵染的局势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并没有得到多大改观。到20世纪20年代,山海关又被内忧纷扰深深围困,成了关内外军阀混战的主战场。两次直奉交战,山海关均首当其冲,特别是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军和奉军在山海关及邻近的长城沿线打得不亦乐乎,百姓备遭涂炭,关城哀咽嘶泣。
“九一八”事变发生,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东三省,建立伪满洲国之后,把侵略中国的矛头很快就对准了可以打开华北门户的山海关。1933年元旦,日军悍然进攻山海关城垣;驻守山海关的中国军队在何柱国将军的率领下,奋起抗击,打响了长城抗战第一枪(史称“榆关抗战”)。
——也许,就是从这一枪打响那一刻起,“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就像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唱的那样,发出血誓,要“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了……
山海关沦陷后,“天下第一关”成了日军侵略华北,进而试图吞并整个中国的跳板,也成了所谓的“满洲国”的“国境线”上的“边关”。
那时,山海关在国人眼里,成了人人以之为耻,又谈之色变的“鬼门关”。
山海关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屈辱历史,直到1945年初秋的那一天,随着中国抗日健儿奋勇攻城的一声冲锋号角和苏联红军的一声炮响,才扬眉吐气地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岁月流逝,星转斗移。如今,世界大踏步地进入了人人期盼人类永久和平、安详的新的一个千年,山海关的一幕幕战事,不管是大是小,是荣是辱,都永远成了历史……